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

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




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,原名臺北新公園

是一座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公園,北起襄陽路、南至凱達格蘭大道

西為懷寧街、東為公園路,佔地71,520平方公尺

鄰近總統府外交部臺大醫院臺北賓館等主要機關或建築。





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範圍內,過去在清治時期

除了1888年落成的台北大天后宮

(位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現址南側水池)之外,

其餘地帶皆為一片荒蕪,未有太多開發。

到了日治時期日本當局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。

起建於1899年,直到1908年初步落成的臺北新公園,

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

(由於已移作他用的天后宮尚未拆除,

所以當時的公園範圍,僅為現今公園範圍的南半段) 。

之所以命名為「新公園」,則是因為該公園的新建與落成時間,

皆晚於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:圓山公園1897年落成)的緣故。















1913年,總督府執行「市區改正」,拆除台北天后宮

並於台北大天后宮原址北側興建「兒玉·後藤紀念館」

(1915年完工,今國立臺灣博物館),與此同時,

公園的腹地也隨之向北拓展,整體格局就此確立。

由於公園位置接近的臺灣總督府等行政機關與日本人聚居地,

因此經常成為政策性活動的舉辦地點。

1935年底舉辦的臺灣博覽會,新公園亦為主要會場之一。

園內也曾建有祭祀日本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「台北天滿宮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自日治時期即闢建的露天音樂台、拱橋、造景池塘及綠地步道等;

二二八紀念館附近的中國式庭台樓閣則為戰後新建。

其中露天音樂台戰後經擴大改建,成為半圓頂型舞台今貌,

1970年代末期曾經成為民歌演唱的主要場所。







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,1950年代左右,新公園西側的懷寧街,

曾經有眾多臨時路邊攤販沿著公園邊緣匯集,販賣各式小吃與飲品,

其中以「公園號酸梅湯」最為著名;

與之齊名的則是位於懷寧街與衡陽路口,

三葉莊旅店(現已改建為商業大樓)的「三葉莊冰淇淋」。

公園號酸梅湯後來搬入三葉莊旅店對面的店面,並持續營業至今;

而三葉莊冰淇淋則已隨著旅店的停業與拆除而消失。







1996年2月28日,適逢豎立於新公園內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正式揭碑,

以及基於歷史上的意涵,在當時的臺北市長陳水扁主導下,

新公園改名為「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」。

次年並於公園內設立二二八和平紀念館,

成為一個追溯歷史、撫平傷痛的紀念公園。







戰後,國民政府1945年接收臺灣,兩年後,二二八事件爆發。

2月28日下午,大批憤怒群眾衝入位於公園中的「臺灣廣播公司」廳舍

 (今二二八和平紀念館) ,對外播音發出控訴,

成為全臺反抗活動蜂起的開端;之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行政長官

陳儀也多次於該電台透過廣播向民眾喊話。

這一層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關聯,成為將近五十年後公園改名的緣由。






攝於 2011.05.04 

交通:搭捷運於台大醫院站下車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